肩负重任,追望大道 | 纪念陈望道先生逝世40周年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10-29                                         浏览次数:

10月29日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任重书院以陈望道先生的字命名,正是为纪念老校长,传承望道精神。

在复旦斑驳陆离的光阴树影中,望老为复旦的发展和建设忘我工作,将复旦打造成江南第一学府。至今日我们纪念望老,还因他传承、凝聚、诠释着一代又一代的复旦气质——“团结,服务,牺牲”的敢担当、有作为的精神;“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志于学、勤于思的智慧;“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的风骨


坚守信仰

1920年4月底,义乌分水塘村的一座民宅里,《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译本诞生了。这枚思想的火种在此后的30年间燃起一场照彻神州的“大火”,“烧”出一个新中国。而这位取火的英雄,就是时年29岁的陈望道。

在专注、忘我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陈望道逐渐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为其信仰。此后几十年,陈望道始终是一位坚守信仰、为信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勇士。

1920年5月,陈望道与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备工作,同年8月,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此,中共党史第一研究部主任霍海丹指出,陈望道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他不仅是中共的创始人之一,还是中共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陈振新教授曾详细地回忆了陈望道先生的生平,讲述信仰的力量。



 勤于学问

陈望道一直以来是一个勤奋的人,早年到日本留学,并不是到某个大学学习某个专业,一耽几年拿个文凭回国。他白天在中央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学习法科,在东洋大学学习文科,晚上则进了日本东京物理夜校学习数学和物理。

在复旦工作的近半个世纪,陈望道创建了复旦中文系和复旦新闻系,还涉猎语言学、修辞学、美学、伦理学、文字学、哲学和妇女学等多个领域,更因《修辞学发凡》的面世被学界誉为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人。《修辞学发凡》名声在外,但它全文不过几万字,可谓是句句浓缩,字字珠玑,标志着我国从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转变。他还先后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论述作文法的专著《作文法讲义》、我国最早探究形式美的论著《美学概论》和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作的因明学论著《因明学》。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学部委员,国务院语言学组副组长和《辞海》修订版的主编。



经师人师

陈望道是一师风潮中挡在刺刀前的老师,是战乱动荡中辗转全国坚持授课的教授,更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的首任校长。早在1947年,国民党大搜捕的时候,陈望道便曾以全家人的性命,掩护了当时新闻系的一名左派学生何晓沧。而在建国后,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日常的生活里将学生置于无微不至的关怀下。

最初,复旦的照明系统很差,灯光非常昏暗,陈望道为了不对学生视力造成伤害,把所有教室和宿舍的灯光全部调亮。张啸虎当时高考的数学成绩是零分,但是两篇作文都拿了满分。陈望道欣赏他的语文才干,破格将其录取进了复旦新闻学系。而新中国成立后,外省考入复旦的学生,迁户口的时候户主一栏都填的是陈望道,陈望道也像亲人一般地对待他们。

陈望道一直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据陈光磊回忆,望老在学校里开会第一句是“全校的师生员工同志们”,而不是“老师们同学们”,以平等的地位对待校内所有人,其个人魅力深深地打动了复旦每一个人。后来学生回忆他,觉得陈望道先生沉默寡言,话不多。性格就像“热水瓶”,私下里都叫他“老夫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老夫子”,兢兢业业地为复旦倾注了十余载的岁月。

陈望道认为“对于一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来说,除了开展经常化的科学研究工作,这里还有一个学风和校风的建设问题”。他在1963年复旦大学学风问题校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中这样讲到:“学风是学校工作中最广泛、最基本的问题,涉及科学研究、教学、实验、搜集与爱护资料等问题。有些图书被人‘圈’这也是学风问题。对实验、著作、教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我们要有个基本的要求”。同时,提到学风问题要有破有立,第一:破掉市侩气;第二:树立优良学风,要多方面长期努力,不仅体现在大的问题上,也要在小的问题上,逐渐成为大学非遵守不可的习惯;第三:学风的树立由集体共同完成,学风有的需教,有的不需教,在有的环境里自会形成,如数学系的学术讨论风气。陈望道先生对学风问题的指示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为了复旦,陈望道还尽个人所能做了许多。院系调整中,上海市高教局曾以苏联只有党校才能办新闻系为由要停办复旦新闻系,陈望道知道后两次专程上北京,先找到教育部,后又去找周恩来总理。总理请示毛泽东主席后,毛泽东说:“既然陈望道要办,就让他办。”这样复旦新闻系才得以保留下来。

1965年建校六十周年时准备建造邯郸路220号校门,预算要两万余元,学校却只有一万元的投入,为此陈望道捐出了自己积攒多年的稿费一万多元;因为这个原因,在1991年望道先生诞辰100周年时,曾有知情的教师建议将现在的复旦校门命名为望道门,以为纪念。




一生求索,追望大道,“勤奋、好学、创新、博爱、求真”的望道精神历久弥新,陈望道先生坚守着“共产主义”的信仰,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在学术领域中不曾停歇。我们要秉持“有担当,有智慧,有风骨”的望道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