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个人申报展示——蒋正聿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10-19                                         浏览次数:

浅析柏桦诗《在清朝》


《现代派诗选》小组蒋正聿


   这一年,我有幸参加现代派诗选读书小组,杨老师对新诗的深入研究、耐心细致的讲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在研习课堂上讲授时不拘泥于现代派诗人,不仅为我们梳理了新诗发展脉络,而且带领我们把眼光投向整个中国新诗。

   我的这篇读书报告写的是诗人柏桦。

《在清朝》

在清朝

安闲和理想越来越深

牛羊无事,百姓下棋

科举也大公无私

货币两地不同

有时还用谷物兑换

茶叶、丝、瓷器

  

在清朝

山水画臻于完美

纸张泛滥,风筝遍地

灯笼得了要领

一座座庙宇向南

财富似乎过分

  

在清朝

诗人不事营生、爱面子

饮酒落花,风和日丽

池塘的水很肥

二只鸭子迎风游泳

风马牛不相及

  

在清朝

一个人梦见一个人

夜读太史公,清晨扫地

而朝廷增设军机处

每年选拔长指甲的官吏

  

在清朝

多胡须和无胡须的人

严于身教,不苟言谈

农村人不愿认字

孩们敬老

母亲屈从于儿子

在清朝

用款税激励人民

办水利、办学校、办祠堂

编印书籍、整理地方志

建筑弄得古香古色

  

在清朝

哲学如雨,科学不能适应

有一个人朝三暮四

无端端的着急

愤怒成为他毕生的事业

他于一八四0年死去

  

   《在清朝》这首诗写得很雅致,好像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清代生活的画卷。这幅画卷涉及了民俗、科举、对外贸易、官吏选拔制度、农村生活、税收用途等方方面面,好像一位遗民在对后世人唠叨着以前的让他又爱又恨的旧日子。

   在他的叙述中,首先用了“安闲”和“理想”这两个概括词,引起一段让人特别渴望回到的安闲生活:“牛羊无事,百姓下棋 科举也大公无私”,好像把人带回到一种意境,那是一个理想的年代,一切安好,生活悠闲,这样的描述是延展性的,用的是点的叙述却带给人无限遐想。

   在第二段、第三段的叙述中,同样延续着这种风格,特别是第三段对于诗人的描写:“人不事营生 爱面子
饮酒落花”,“池塘的水很肥
二只鸭子迎风游泳
风马牛不相及”
勾勒出了一幅很有诗意的山水小品,一位洒脱的诗人在风中饮酒,两只欢快的鸭子在池塘游泳,大家相安无事,各自享受属于自己的一份快哉人生。

   而在倒数四段,诗人以外的各种人集体出现在了诗中。值得玩味的是这一句“一个人梦见一个人 夜读太史公 清晨扫地”。这个人是谁?他梦见的又是谁?在我看来,这里出现的第一个人是一个在官场谋生却不得意的官吏,他胸有大志却无法施展,他可能就是诗中朝廷选拔的长指甲的官吏中的一员。于是他选择在梦中寄托自己的情怀,梦见一个人“夜读太史公,清晨扫地”,读太史公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是自己的灵魂追求,是属于自己内心秘密的喜悦,而清晨扫地是那个人白天的功课,是他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日常表现给人的一面,白天他是一个凡夫俗子,晚上他是一个逍遥文人,白天他恭恭敬敬扫他的地,晚上他自自在在读自己的书,他在这两种角色间转换自如,他甚至觉得白天他循规蹈矩甚至有些苟且的生活是为了晚上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历史长河中像太史公一样褒贬人物,恣意畅快。这个梦中的人或许就是那个做官的人对自己理想生活的描摹,他在官场混迹每每要做让自己违心的事,但这不是他生活的初衷啊,于是他在梦里勾勒了那个让自己满意的自己,那个有着属于自己独立世界的自己,于是在梦里他解脱了,他找寻到了真正的自己,他跳脱了纷乱的官场追随了自己的内心,尽管只是一场梦,但终究给了他精神上的慰藉。

   到最后两节,是讲到清朝的税款建设和王朝结局了。倒数第二节讲清朝用税款做了一系列事情,用来“激励人民”,但同时读者也产生疑惑,税款的来源也是人民,清朝究竟用何种方式对人民征收了多重的税,再来发展搞基础设施和文化方面的建设造福人民,人民会感恩生活条件的改善还是对苛捐杂税心怀不满?

   最后一节又出现了“一个人”,“他于一八四〇年死去”,他的身份让人充满遐想,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有先验眼光的清朝末期人,他懂得科学,但在“哲学如雨”的清朝末期却不受重用,当时社会上流行着愚昧昏庸的保命哲学,清朝已远远落后于世界科学发展的大流,所以他“朝三暮四,无端端的着急”,他渴望人们能够觉醒从而带来民族的振兴,渴望用自己的知识改变现状。这里的“无端着急”好似一句反语。但现实令他失望,于是他终日愤怒,以此表达自己的忧心。终于到了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爆发,拉开了近代中国被外国侵略的序幕,他感到大势已去,无力回天,所以在那一年死去。他是怎样死去的?诗人没有说,但我认为他是静静地死去的,他一生愤怒,对朝代、对人民、对自己愤怒,到最后反而是平静了,想明白了,死前也许会怪这辈子自己为清朝思索得太多,忘了人生的享受吧。这似乎是对开头的“在清朝 安闲和理想越来越深”的一种反讽,就是因为人们耽溺于安闲和理想,才忘了科学与自强吧!诗以一幅安闲宁静的画面开场,又以一个人平静的死为结尾,可以说是在讲述一系列独立的小画面后达到一个高潮又复归平静,就像水面被投掷了石子泛起浪花但终又变得无声无息。这样整首诗形成首尾回环,让整首诗的风格趋于统一。

   《在清朝》这首诗开头采用的是中国画的散点构图的方式,描绘的是非常琐碎的事情同时也是许多非常细腻的零零散散的场景,“纸张泛滥 风筝遍地 灯笼得了要领”,仿佛为后文的介绍渲染一种氛围,而后讲到各种人,大家过着各自的营生,同生活在清朝,有诗人、官吏、老师、农民和死去的愤怒的清朝人,诗人从清朝的鼎盛给人民带来的宁静安逸写到一个人的死亡,同时也昭示着清朝的灭亡也不久了。过度清新自然,读者就如在一首诗短短的篇幅中读到了整个清朝的兴衰。

   新诗充满了瑰丽想象,让人余味无穷。我喜爱新诗的含蓄之美。我想,我人生的新诗之旅还刚开始,感谢任重书院让我收获了这一年难忘的新诗研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