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沙龙216期 | 杨光辉:文创与休闲先驱——十七世纪的中国文化巨匠李渔
发布人: 任重书院   发布时间:2017-06-05                                         浏览次数:

2017年5月18日18:30,书院传统文化月闭幕讲座暨任重沙龙216期:文创与休闲先驱——十七世纪的中国文化巨匠李渔在3106教室正式开始。

杨光辉老师开场首先询问了在场同学对李渔的印象,同学们争相发言,一位同学回答李渔是个很会生活的人,老师肯定这个回答,并给出他对李渔的总体印象:“一个把无趣的生活推向极致有趣,雅俗兼具的文人巨人”。李渔认为“二十一史大半皆传疑之书”,体现了对正统史学的质疑精神;提倡“莫道班门难弄斧 正是雷门堪击鼓”的精神,鼓励孩子们勇于创新;他不仅坚持“一家言”的反剽窃理念,更怀抱“一夫不笑是吾忧”的喜剧家精神。李渔的作品在当时被视作粗俗之作,其实他本人颇有气节,更由于没有获取功名,靠写作谋生,历经明清易代,其人格相对完整而独立,甚至可以拒绝魏裔宰相改编《北西厢》的提议。而今天,国外研究者对李渔的重视(当代最早影印《李渔全集》的是德国汉学家马汉茂,对李渔进行全面研究的是哈佛大学汉学家韩南的《创造李渔The Invention of Li-Yu》)和国内研究者对李渔的忽视甚至鄙视(认为李渔比汤显祖的人格低下)更是令人惋惜。杨光辉老师甚至提到,从《十二楼》与《红楼梦》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在长篇小说多由累积创作而成的明清时期,李渔有可能是《红楼梦》的始作者。



接着,杨光辉老师给同学梳理了本次讲座的脉络,分别是鼎足三梦、文创谋生和休闲养身、园林与海外传播三个部分。


在“鼎足三梦”部分,杨光辉老师介绍了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朽”的三个梦:“蝴蝶梦,黄粱梦和黄鹤楼梦”。庄生的蝴蝶梦探讨的是玄奥的人生哲学问题;卢生的黄粱梦更多的是关于荣华富贵的政治问题;而笠翁的黄鹤楼梦则是关于家庭生活的情感问题。这是中国梦从哲学思考到政治生活再到家庭爱情生活的体现,杨光辉老师认为毛稚黄所讲的“三足鼎立”大概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李渔通过回忆“七夕”情人节黄鹤楼饮酒梦,表达了对乔、王二姬的真挚的怀念之情。接着,杨光辉老师借李渔所作的《梦饮黄鹤楼记》原文,从黄鹤楼的独特文化情境到全文的思想内涵即李渔对他心爱女子的怀念,为我们详解了李渔的黄鹤楼之梦。最后,杨光辉老师还提到李渔关于黄鹤楼所在的汉阳桥的设计理念堪与二百年后的伦敦铁桥相比拟。

在“李渔的文创谋生和休闲养生”部分,杨光辉老师给出了鲁迅、陈独秀、林语堂等人对李渔的评价。在《风筝误》中,李渔以种种错误和“乌龙”创造出了喜剧效果,构思精巧,情节新奇,是一部优秀的大众喜剧作品,体现出李渔用喜剧娱乐大众的一面。同时,杨光辉老师着重介绍了李渔认知度最高的一部作品——《闲情偶寄》,正是在《闲情偶寄》中,李渔休闲养生的生活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以创造养心为核心,李渔从自我心理调适、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阐述了自己的养生观念。而最能体现李渔生活理念的是他在卷首提到的“四期三戒”。其中“点缀太平”、“归正风俗”、“崇尚简朴”、“警惕人心”不仅表明了李渔的生活态度,也道出了他戏曲创作坚守的原则。 


而在园林与海外传播这个部分,杨老师首先介绍了李渔在园林建设上的成就。李渔以“造园事业”为自己的骄傲,设计建造了半亩园、层园、芥子园等园林,同时在水利工程方面也有涉及,设计了“李渔坝”,迄今造福兰溪人民,可谓涉猎广泛。从李渔的园林艺术得到启发,杨老师认为,通过在海外建造类似芥子园的方法来推广中国文化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讲座进行到了尾声,杨光辉老师以“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去者,溪山清静且停停”作为对对李渔文创和休闲一生的总结。同学们积极提问,杨老师一一进行了耐心解答。


活动最后,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复旦学院副院长徐珂老师为杨光辉老师颁发了任重书院导师聘书,为同学们以后更加近距离地接触杨光辉老师创造了条件。本次讲座亦为今年书院传统文化月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