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讲座回顾:民族的文化生命,我们的任重在肩 ——记新生讲座“从中国思想史看民族文化命运”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6-10-09                                         浏览次数:

新生讲座备受关注,3108教室座无虚席


    2016927日星期二,任重沙龙第210期暨新生讲座“从中国思想史看民族文化命运”在3108教室顺利举行。任重书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王德峰老师和在座同学就民族文化命运的问题,从思想史、历史和哲学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王院长带来精彩演讲


    伴着烟香袅袅,“民族文化命运”这一大词背后的广阔景象、深刻内涵在我们的面前慢慢呈现。我们首先理解什么是文化命运——文化命运就是一个民族的思想,而判断一个民族文化生命强弱的两条标准,一为德性,二为创造性。王院长首先指出,正如《诗经》所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幸运地拥有民族文化生命,因此,虽然在近代史上经历四分五裂,仍保持一个统一的完整民族。但是这种民族生命却在现代式微——观其德性,现在我们越来越重视法治,然而法律是用来预先防范不可信的他人,一个民族健康的社会生活基础不是法律而是伦理基础,是德性。再谈创造性,中国今日跟在他者后头亦步亦趋,是在复制,没有创造。连本身最具创造性的大学中,也没有学派的诞生。

而今民族文化命运衰微,仅仅探究政治史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深究文化因素、探究中国思想史。因为探究历史的原因就像是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研究历史为了未来,为了筹划未来,然后走向未来。筹划未来是依靠对本民族命运的领会和对真理的感悟,而这本身也是学习文史哲的作用。


王院长解答同学提问


    之后,王院长用生动幽默的言语、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讲述了从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到近代西学的中华民族文化命运的进程——即中国思想史的变迁。王院长说,《周易》里有这样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制度和国民性都是器,来源于我们对道的领会。器的层面是科学的层面,而哲学是论道的学问,我们对道的体会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制度与国民性。清朝对文人士大夫的打压使中国文化命运式微,鸦片战争爆发,近代史展开,中国走上了近代西学的新的历程。然而学习西方文化是为了启迪本民族领会其民族文化命运,重建民族的精神家园,重塑独立的人格,这正是我们的“重任”。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围住王老师,热烈讨论


     王院长讲座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他带给每一个人以深思,深思自己的未来,深思如何作为一独立之人;也深思民族的未来,深思如何立于世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