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书院建设  大家谈

关于复旦大学本科生书院建设目标与任重书院建设的思考

王德峰

 

复旦大学是中国的一所重要的综合性大学,其本科生教育理念应当坚持中国近代以来的大学精神,坚决抵制大学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为我们民族培养有天下关怀、追求真理之勇气和学术探索之能力的社会栋梁。

对于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来说,第一课堂要发挥主要的作用,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就学生良好的学风之形成、在课余生活中得到学术文化的熏陶、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而言,以课余时间为空间的第二课堂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认为,这就是在复旦大学建设本科生书院的意义之所在。

以书院为形式的复旦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将是对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补充些什么?本文认为,其补充的方面主要有如下几个:

 

1)重建中国大学的文化自觉  

书院是中国讲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形态,在书院中,中国人延续了自己的学问传统,它是一个学者之间、学者与百姓之间围绕重要的人文经典展开讨论、对话的地方。在那里,一个非宗教的民族传承其智慧,发扬其精神,开创其新路,筹划其未来。

今日的中国大学应当继承这一传统,重建我们大学的文化自觉,以免流为西方大学的盲目追随者,我们的学生也不至于把中国的大学看作是西方大学的预科。

据此,本文认为,在复旦大学的本科生书院这个第二课堂里,应当展开以人文修养为主要内容的通识教育,其中,学生对本民族的人文经典的研读与讨论应居突出的地位。

 

2)搭建学者与本科生进行课余交流的平台  

一所真正的大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中心,也是一个民族的学术共同体。在这个中心和这个共同体中,不断发生着学者(较为成熟的精神)与年轻的学生(正在成长的精神)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这是大学的真正的活力之所在。书院应能在保持这一活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改变目前大学学者只在第一课堂上与学生见面的局面。通过书院,本科生可以获得融入学术共同体的更多机会,教师也可以获得发现学术新苗的更多机会。

复旦的本科生导师制度不应流于形式,而应借助书院的创办而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构成部分。学者与学生的交流是书院的生命力。惟有保持学者与学生的交流,才会有书院的真实存在,至于其他形式的书院建制都是为导师制度的实施而服务的。在本文看来,让复旦的大多数教师进入学生的第二课堂,是本科生书院建设的主要任务。

 

3)正面引导和积极帮助学生自发的学术性和艺术性社团的活动  

书院建设在这一点上应能推进复旦大学的学术性校园文化的繁荣。校园文化与社会大众文化的区别应是明显的,它应当具有不同于社会文化的精神气质。校园文化事实上构成了学生在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形成学者品格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书院在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上应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本文认为,以上三点正是书院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基本职能。


 

书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它和第一课堂的重要区别在于,它并不存在一个类似于由专业院系的本科教学计划所规定出来的教学强制性。因此,第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学生是否有主动性和热情,是书院建设成败的关键。

在本科学生中本已蕴藏关怀天下、思考学问、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这是书院建设的现实基础。从这个基础出发,学者作为书院导师,发挥其积极的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是书院建成的根本保证。这就是学生与导师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的发挥。对于当前本科教学的功利主义倾向的抵制,正需要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对于目前社会上的普遍的功利主义对大学生活的影响绝不可低估。学生来到复旦之初对复旦使自己在精神上和学问上的成长所具有的热切期待,不可听任其落空,这是复旦每一个教师的使命。

在既有的学分制的前提下,如何保护学生对学问的真实的热情和对人生、社会问题进行探索的勇气,是书院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书院学生自发的热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书院建设成自己的家园,这对其一生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本文认为,目前正在试建的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应当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其走向成熟,让这样的委员会在第二课堂的建设和活动中表现出学生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求同存异的合作能力。

 

 

出于以上的基本思考,复旦大学的任重书院将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任重书院院务委员会经过讨论,设想其主要特色应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以经典的研读和讨论作为任重书院的突出内容。  

任重书院将强调对经典的研读:每一个在书院内的同学,在4年内都要研读至少一部经典。研读不同于泛读,更不是那种功利性很强的快餐式阅读,而是要求有真正的领悟和理解,也就是通过与书院导师的沟通与交流,真正地进入经典。

人文经典对于人文素养有基础的培育作用。“同学选读的人文经典,可以是文史哲,也可以是其他学科中的经典。经典具有不朽的力量,对于培养民族脊梁和未来有担当的中国知识分子,非常重要。

将大学教学功利主义清除出校园,是一个艰巨的努力过程,其起点正应当是经典之研读,因为对经典的深入研讨本身即意味着排除外在知识的简单获取,它是一个研读者进入伟大的思想境界之中、领会真正的学术精神的过程。

任重书院希望通过经典研讨班的形式,帮助学生进入思想的源头和知识的精神来历中去。

我们相信,通过四年研读一部经典,学生的精神境界一定会提高。

 

2)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发的学术性或艺术性社团的活动作为导师进入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

我们设想,任重书院应当是学术性和艺术性社团非常活跃的地方。它应当有诗社、剧社音乐爱好者协会以及哲学类、史学类、古典文学类、现代科技类的学生社团,这些社团都应当有在导师指导下的刊物,这些刊物应当发表学生自己的作品,并得到导师的评论,它们应能在全校学生中产生广泛影响,也应当是各相关院系的教师从中发现学术新苗的园地。

   

  (3)积极推动本科生校际学术性交流和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扩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参与学术争鸣的能力。

我们认为,复旦的学生要扩大其眼界,扩展其胸怀,养成虚怀若谷的学术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这一点上,年轻人之间的交流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任重书院应当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总是有机会进入到这样的交流中去。

 

以上的思考还是非常初步的。书院制的建设是一个学生与教师共同实践的过程。目前,全面的四年书院制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阶段,然而,复旦大学书院制的名声已经传出,复旦的学子、社会各界人士都已对这种可能有利于跨学科思辨、积淀人文修养、体现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大学精神之实践,投入了关注与支持,任重书院将借此东风,开始其任重道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