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沙龙通讯 | 上海话的前世今生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11-18                                         浏览次数:

2017118日星期二,任重沙龙第219

“上海话的前世今生”在3108教室顺利举行。

中文系的陶寰老师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了上海话发展的历史脉络。

  

首先,陶寰老师介绍了有关上海话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其中一部分来自传教士的记载,另一部分则是现代语言学家的记录。这其中就包括我校许宝华、汤珍珠两位老教授在1988年编写的《上海市区方言志》,要研究上海方言,是离不开这本重要著作的。

当然,除了这些文献外,研究上海方言史还需要对上海历史脉络有基本的把握,因为语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其次,陶寰老师向我们梳理了上海的重要历史节点和人口变化,并以此为切入口,构建起了上海方言的基本分期。

接下来就到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上海话的分期。主要说来,上海方言可分为四期——第一期是十九世纪“原汁原味”的上海话;第二期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由于人口迁移,其时上海话有了“浦东腔”和“苏州腔”的分野与融合;而从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户籍制的落实使得上海话的第三期保持了稳定;而在八十年代后的第四期上海话中,新一代的移民又给上海话带来了更多样的元素。

在介绍这四个时期的方言变化时,陶老师既普及了专业的语言学知识,又融入了许多有趣的元素。在讲述第二期“浦东腔”与“苏州腔”的融合时,陶老师播放了宋美龄、宋庆龄的视频资料,并细致分析宋氏二姐妹不同的方言特色,从而向我们更充分地展现了第二期上海话的流变历程。

这四期的语言发展离不开外来因素的影响。所以陶寰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上海方言中的外来因素——从早期的苏州话、宁波话以至于后来的普通话,甚至是外语,都对上海方言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在这里也可见一斑。

最后,陶老师从上海话的历史发展引申到了现在的上海话。对于上海话的前景,陶老师不无忧虑。在现在的中小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说上海话。在推广普通话的浪潮下,上海话常常只存在于家庭的交流中。我们不反对推广普通话,但是上海话作为中国方言的一支,应该同样受到尊重和保护,正所谓“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保护上海话不是一句口号,它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多学习,多交流,在实践中多运用,这才是保护上海话的不二之途。